在食品監管部門日常抽檢發布的通告中,常見的不合格產品項目。這篇文章中,河南金測檢測針對這些名詞做下簡單的闡述。
一、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并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二、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本次檢出大腸菌群超標的產品均未檢出致病菌,結合居民膳食結構、抽檢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健康風險較低,但反映該食品衛生狀況不達標。大腸菌群超標可能由于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而導致。
三、甜味劑、防腐劑和食用色素
監督抽檢發現部分食品存在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甜味劑(主要是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等)的情況。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圍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甜味劑;個別蜂蜜產品中檢出甜味劑,也有摻假的可能。監督抽檢發現部分食等存在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防腐劑(主要是苯甲酸、山梨酸、脫氫乙酸等)的情況。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彌補產品生產過程衛生條件不佳而超限量超范圍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監督抽檢發現部分食品存在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食用色素(主要是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誘惑紅、莧菜紅、亮藍等)的情況。原因可能是由于企業為增加產品賣相,或者彌補原料品質較低而超范圍超量添加,或者未準確計量,個別產品食用色素超標不排除摻假。監督抽檢發現部分食品存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甜味劑、防腐劑、食用色素等的情況,盡管相關食品添加劑屬于經過安全性評估的品種,但也是違反了規定,不應該發生。
四、鋁殘留量
含鋁食品添加劑(比如明礬)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按標準使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完成的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結果,我國日常膳食中的含鋁食品對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可能性不大,但對于長期食用高鋁食品的消費者應予以關注。鋁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為增加產品口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超限量、超范圍使用含鋁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鋁含量過高。
五、酸值(價)
酸值(價)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的程度。造成酸值(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購上把關不嚴,如食用植物油、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的原料水分過高,會加速油脂的酸敗;生產工藝不達標,如植物油精煉不到位或未精煉;產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在夏季,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更大,易導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敗。油脂酸敗產生的醛酮類化合物長期攝入會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但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明顯辨別出其有哈喇等異味,需避免食用。